
纪录片专题研究(郑竹逸)任选课(浙江工商大学)
1.问题:1.发现了“视觉暂留”原理的科学家是谁
选项:
A: 约瑟夫·普拉托
B: 尼埃普斯
C: 雷诺
D: 达盖尔
参考答案: 【约瑟夫·普拉托】
2.问题:2 “纪录片”一词是由谁提出的?
选项:
A: 弗拉哈迪
B: 格里尔逊
C: 伊文思
D: 洛伦兹
参考答案: 【格里尔逊】
3.问题:3 卡罗式摄影法是达盖尔发明的。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4.问题:1. 奔马实验是由谁做的?
选项:
A: 穆布里奇
B: 尼埃普斯
C: 达盖尔
D: 塔尔博特
参考答案: 【穆布里奇】
5.问题:2.电影视镜是由谁发明的?
选项:
A: 尼埃普斯
B: 达盖尔
C: 爱迪生
D: 塔尔博特
参考答案: 【爱迪生】
6.问题:1.世界电影之父指的是谁?
选项:
A: 爱迪生
B: 卢米埃尔兄弟俩
C: 普拉托
D: 穆布里奇
参考答案: 【爱迪生】
7.问题:2.下列哪些属于最早的纪实短片
选项:
A: 《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B: 《火车到站》
C: 《婴儿午餐》
D: 《水浇园丁》
参考答案: 【《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火车到站》;
《婴儿午餐》;
《水浇园丁》】
8.问题:1. 安德烈巴赞提出电影实现了人们的“木乃伊情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9.问题:2.《摄影影象的本体论》是克拉考尔关于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10.问题:1. 《汉字五千年》蕴含了怎样的美学品格?
选项:
A: 自然之美
B: 和谐之美
C: 哲思之美
D: 意境之美
参考答案: 【自然之美;
和谐之美;
哲思之美;
意境之美】
11.问题:发现了“视觉暂留”原理的科学家是谁
选项:
A: 约瑟夫·普拉托
B: 尼埃普斯
C: 雷诺
D: 达盖尔
参考答案: 【约瑟夫·普拉托】
12.问题:“纪录片”一词是由谁提出的?
选项:
A: 弗拉哈迪
B: 格里尔逊
C: 伊文思
D: 洛伦兹
参考答案: 【格里尔逊】
13.问题:奔马实验是由谁做的?
选项:
A: 穆布里奇
B: 尼埃普斯
C: 达盖尔
D: 塔尔博特
参考答案: 【穆布里奇】
14.问题:电影视镜是由谁发明的?
选项:
A: 尼埃普斯
B: 达盖尔
C: 爱迪生
D: 塔尔博特
参考答案: 【爱迪生】
15.问题:世界电影之父指的是谁?
选项:
A: 爱迪生
B: 卢米埃尔兄弟俩
C: 普拉托
D: 穆布里奇
参考答案: 【卢米埃尔兄弟俩】
16.问题:下列哪些属于最早的纪实短片?
选项:
A: 《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B: 《火车到站》
C: 《婴儿午餐》
D: 《水浇园丁》
参考答案: 【《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火车到站》;
《婴儿午餐》;
《水浇园丁》】
17.问题:《汉字五千年》蕴含了怎样的美学品格?
选项:
A: 自然之美
B: 和谐之美
C: 哲思之美
D: 意境之美
参考答案: 【自然之美;
和谐之美;
哲思之美;
意境之美】
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1.问题:无线通信的定义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2.问题:移动通信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问题:发明电话的是莫尔斯。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4.问题:发明电话的是贝尔。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5.问题:第一代移动蜂窝系统是模拟蜂窝系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6.问题:第一代移动蜂窝系统是数字蜂窝系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7.问题:GSM的中文名称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8.问题: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是中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9.问题: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是特高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0.问题:GSM900的通信频带是890~915MHz(上行); 935~960MHz(下行)。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1.问题:1G是模拟系统,抗干扰能力弱,保密性差,容纳的用户数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2.问题:2G是数字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较好,容纳的用户数大大增加。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3.问题:3G实现了宽带多媒体,并且速度达到上百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14.问题:4G是高速智能的系统,实现了全IP通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5.问题:ITU的中文名称是国际电信联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6.问题:GSM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为200kHz。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7.问题:2G到3G的演进中GSM(2G)→GPRS → EDGE → WCDMA(3G)。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8.问题:2G到3G的演进中TD-SCDMA的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9.问题:2G到3G的演进中CDMA IS-95(2G) → CDMA20001x →TD-SCDMA。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20.问题:GSM的核心技术有频分双工-窄带时分多址(FDD-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话音编码(RPE-LTP)、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GMSK)。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21.问题:GSM的三个阶段分别是PHASEⅠ,主要定义了900M频段的技术标准;PHASEⅡ标准,除了对PHASE I 标准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业务补充外,主要增加了1800M频段的技术标准;PHASEⅢ标准,定义了2000M频段的技术标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22.问题:ITU-2000中,2000的三层含义是1)2000人,首次试用用户为两千人。2)2000年,ITU于2000年正式提出。3)2000MHz,频率在2000MHz附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23.问题:3G标准包括中国联通使用WCDMA(宽带码分多址)、中国移动使用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中国电信使用CDMA2000。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24.问题:我国现网运行的标准实际上是3.9G,包含LTE-FDD和TD-LTE两个标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25.问题:4G可以达到室内100Mbit/s和室外1G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26.问题:2013年12月4日,中国工信部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时颁布4G牌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27.问题:4G大大提升了传输速度,传输速度是3G的上百倍。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28.问题:无线通信的定义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29.问题:移动通信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0.问题:发明电话的是莫尔斯。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31.问题:发明电话的是贝尔。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2.问题:第一代移动蜂窝系统是模拟蜂窝系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3.问题:第一代移动蜂窝系统是数字蜂窝系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34.问题:GSM的中文名称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5.问题: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是中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36.问题: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是特高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7.问题:GSM900的通信频带是890~915MHz(上行); 935~960MHz(下行)。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8.问题:1G是模拟系统,抗干扰能力弱,保密性差,容纳的用户数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39.问题:2G是数字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较好,容纳的用户数大大增加。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40.问题:3G实现了宽带多媒体,并且速度达到上百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41.问题:4G是高速智能的系统,实现了全IP通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42.问题:ITU的中文名称是国际电信联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43.问题:GSM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为200kHz。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44.问题:2G到3G的演进中GSM(2G)→GPRS → EDGE → WCDMA(3G)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45.问题:2G到3G的演进中TD-SCDMA的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46.问题:2G到3G的演进中CDMA IS-95(2G) → CDMA20001x →TD-SCDMA。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47.问题:GSM的核心技术有频分双工-窄带时分多址(FDD-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话音编码(RPE-LTP)、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GMSK)。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48.问题:GSM的三个阶段分别是PHASEⅠ,主要定义了900M频段的技术标准;PHASEⅡ标准,除了对PHASE I 标准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业务补充外,主要增加了1800M频段的技术标准;PHASEⅢ标准,定义了2000M频段的技术标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49.问题:ITU-2000中,2000的三层含义是1)2000人,首次试用用户为两千人。2)2000年,ITU于2000年正式提出。3)2000MHz,频率在2000MHz附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社会医学(南方医科大学)
1.问题:当个体的危险因素相当于某地人群的平均水平时,其危险分数定为
选项:
A: =0
B: <1.0
C: =1.0
D: >1.0
参考答案: 【=1.0】
2.问题:对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经过的关键步骤是
选项:
A: 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B: 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C: 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D: 计算评价年龄
参考答案: 【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3.问题:评价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时,个体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则此种评价结果的类型属于
选项:
A: 健康型
B: 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C: 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D: 一般性危险型
参考答案: 【健康型】
4.问题: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是
选项:
A: 潜伏期短
B: 特异性强
C: 联合作用
D: 存在不广泛
参考答案: 【联合作用】
5.问题: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过程发展到劳动力丧失的阶段,主要的的措施是
选项:
A: 行为生活方式调查
B: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C: 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D: 康复治疗
参考答案: 【康复治疗】
6.问题:下列不属于环境危险因素的是
选项:
A: 细菌、病毒
B: 噪声、振动
C: 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
D: 长期情绪压抑
参考答案: 【长期情绪压抑】
7.问题: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核心内容是
选项:
A: 估计
B: 评价
C: 教育
D: 应用
参考答案: 【估计;
评价;
教育】
8.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包括
选项:
A: 医疗行为中开大处方
B: 医疗程序中院内感染
C: 滥用抗生素和激素
D: 医疗服务质量低下
参考答案: 【医疗行为中开大处方;
医疗程序中院内感染;
滥用抗生素和激素;
医疗服务质量低下】
9.问题:群体评价时,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危险程度的性质区分为
选项:
A: 健康组
B: 危险组
C: 一般组
D: 亚健康组
参考答案: 【健康组;
危险组;
一般组】
10.问题:个人健康危险因素包括
选项:
A: 行为生活方式
B: 环境因素
C: 生物遗传因素
D: 医疗卫生服务
E: 疾病史
参考答案: 【行为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医疗卫生服务;
疾病史】
11.问题:行为危险因素又称自创性危险因素,是由于人类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而造成的健康危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12.问题: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1.问题:画剖面图时,剖切位置线的长度宜为( )
选项:
A: 2~4mm
B: 4~6mm
C: 6~10mm
D: 10~12mm
参考答案: 【6~10mm】
2.问题:画剖面图时,投射方向线的长度宜为( )
选项:
A: 2~4mm
B: 4~6mm
C: 6~10mm
D: 10~12mm
参考答案: 【4~6mm】
3.问题:
4.在右侧的四个图a、b、c、d中,正确的A-A剖面图是( )
5.选项: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d】
6.问题:
7.下方的平面图对应的局部剖面图为( )
8.选项:
A: a
B: b
C: c
D: a、b、c
参考答案: 【b】
9.问题:
10.下方的平面图对应的局部剖面图为( )
化工原理(二)(河南城建学院)
1.问题:1.已知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为()。
选项:
A: 1.1:1
B: 1:1.1
C: 1:1
D: 0.1:1
参考答案: 【1:1】
2.问题:2.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选项: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参考答案: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来自网络收集和网友投稿,不代表大学题库立场。本站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点我联系站长